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banner
新闻资讯
城市供水九十载,润物无声惠民生——济南水务集团成立90周年
责任编辑:政工部 | 2024-10-14

对于泉城济南而言,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变迁,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繁荣,更以其稳定而坚实的力量,为千家万户送去了生命之源,保障了民生的福祉。值此济南水务集团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回望这段光辉历程,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初露锋芒:

供水事业播种奠基

时光回溯至九十年前,那时的泉城济南,吃水全靠泉水和泉井,因此出现了卖水的行当。卖泉水的人走街串巷,用担子挑、水车拉。在泉井多的街巷,前来拉水的人多,弄得满地湿漉漉的,这些街巷便被人称为“水胡同”“水巷子”。

标志性转折发生在1934年4月,“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12月,趵突泉水厂破土动工。两年的建造打磨,1936年10月,随着“济南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趵突泉水厂终于开启供水。1940年至1942年间,通过增凿水井、增设抽水机、铺设干管,趵突泉水厂达到供水能力3.6万吨/日。

1956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趵突泉水厂的水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1958年,全市水文地质勘探启动,至1972年新建市区水源5处,连同济南水厂的“鼻祖”趵突泉水厂,六大地下水源布局逐渐在济南城中央形成。随着第一股清泉通过新铺设的管道涌入千家万户,标志着泉城济南的城市供水系统的正式诞生。这不仅改写了济南人吃水肩挑手提的历史,更为城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泉城济南的供水事业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济南水务集团供水史馆馆内,“趵突泉水厂复原模型”静静地躺在橱窗里。馆内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依稀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趵突泉水厂诞生时的原貌,以及厂内第一代水务人劳作的身影。当时趵突泉水厂以趵突泉的泉水为水源,每天供水2.2万吨,供水区域主要为城关和商埠部分地区。从那时候起,“水质是生命”已经写进济南自来水的企业文化中。

砥砺前行:

东拓西扩,引黄保泉

 喝泉水是济南人不能割舍的情怀。护城河、黑虎泉、五龙潭……有取水点的地方,总能看到市民大老远赶来取水。

1975年后,济南市泉水年年枯竭,为恢复和保持“泉城”特色,济南自来水公司调整采水布局,实行“采外补内”的方式进行水源调剂。自1981起,济南自来水公司在东、西两郊开辟新水源向市区供水,同时陆续关闭市区大部分水源。

至80年代末,济南城市供水水源再度告急,为缓解市区用水紧张,自来水公司于1990年相继建成了七里河、二七、甸柳和八里洼四座加压站,更换了29台深井泵、新打8眼井,调整5条输水干管,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用水状况。此举被当时的济南市政府列为“ 为民十件好事之首”。

20世纪90年代,济南开始建设黄河水厂。同时,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的鹊山水库于1999年建成,一年之后,该水库正式向黄河二水厂供水。同年,库容量为4850万立方米的玉清湖水库也建成,于2001年开始通过玉清水厂向市区供水,与黄河水共同成为济南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智慧水务:

引领社会变革、提升民生福祉

如今的济南水务集团,正在济南市委、市政府“强新优富美高”战略指引下,以“走在前、开新局”建设现代化企业为战略目标,提出了“慧行化清流,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发展理念,既通过智慧化水务建设,全面提升从“源头”到“龙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新的服务理念助力城市发展;形成涵盖水源、制水、供水、用水管理各环节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综合体系,包含智能化厂站、智慧调度、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接水报装、热线服务、二次供水、水质、物资、工程、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近20个内控管理系统。

在济南水务集团智慧水务调度中心,电子大屏实时展现着全市供水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面情况,从水源到水厂,再到管网和终端用户,全流程数据信息清晰呈现。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三位一体的智慧管控平台和智慧化管理中心,实现了对水质、水压、流量的实时精准监测和工艺参数的智能调整。这个智慧化平台的高效运行,则标志着济南城市供水已从根本上实现了从传统水务向现代化智慧水务的时代跨越。

润物无声:

全新服务,全心为民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智慧水务的快速发展,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供水管理模式,对济南的老百姓而言,智慧水务给他们所带来的,则是全新的服务红利、全新的用水体验和全新的幸福指数。这也正是济南水务集团“润物细无声”服务理念的核心所在。

无干扰式服务的核心,在于减少对用户日常生活的直接干扰,同时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服务体验。过去,用户需要每月等待抄表员上门抄表,需要排队缴纳水费。而现在,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即可随时随地查看用水量、水费账单,并进行线上支付;同时还可以实时查询水量、压力和实时流量。这种实时精准的用水信息,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防止和避免漏水、跑水带来的损失。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带来的不仅是高效、便捷,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用户的获得感、满意感。

此外,传统供水管理中,当出现管网漏水、压力降低甚至停水等情况,工作人员无论处置多么及时准确,都属于被动的事后“补救措施”,给用户造成的实实在在的不便和损失已经形成。这种条件下的优质、快速处置和服务,其本质只是在尽最大可能地去降低和减小用户损失,无法从根本上去消除和预防问题。遇到极寒高温、洪涝灾害等极端情况,有限的人力、物力往往很难应对爆发式的工单诉求,导致工单不能及时处置、求助电话数量居高不下。

而如今,智慧水务的高精度传感系统,就如同人体的末梢神经,将信息化数据实时传递到高度发达的大脑中枢。同时,数据预警分析系统则通过数据的波动,及时对压力异常、流量异常、水质异常等做出预警提示分析,自动完成优化供给和信息调度。一旦发现设备故障、管网破损、用户停水等异常情况,系统能立即自动报警并触发应急预案,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中人工巡检中可能存在的滞后与遗漏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老百姓吃水用水的烦心事少了,水费、用水量的顾虑疑问少了,咨询电话、热线工单自然也就少了。家住狼猫山小区的李女士,在十一长假外出旅行期间,接到了水务集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提示家中可能存在漏水现象。后经确认,是因李女士出门前忘记关闭阀门,家中马桶一直在不停地漏水。

“我们的‘润物细无声服务’理念,最高目标就是‘热线’变‘冷线’,用户零求助,用极致的服务让老百姓‘忘记’我们供水人的存在!”济南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鹏炜介绍说。据了解,济南水务集团正在以“热线不振铃、用户零求助”作为润物细无声服务理念的最高标准和目标,来倒推和检验社会服务体系的全流程、全要素。从2023年的极寒低温,到今年夏天罕见的酷暑,济南水务同全市人民一起,以主体指标优于往年数倍的好成绩,成功地应对了恶劣气象条件的考验,确保了全市人民的饮水安全。

九十年风雨兼程,济南的供水事业,始终坚守着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从最初的解决居民饮水难问题,到如今致力于民生福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供水事业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怀与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南水务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与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未来,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地 址: 山东省济南市普利街107号 | 电 话: 0531-968133 | 网站地图